《老街》以具象的街道景观为载体,构建了时光流转中的集体记忆图景。青石板与旧邮筒的意象组合,既保留了传统市井生活的物质痕迹,又暗含信息时代前的人际联结方式。褪色春联作为时间刻度,其色彩消逝过程隐喻着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性冲击下的淡化。歌词中移动的镜头从巷口早点铺转向暮色里的修鞋摊,通过市井百业的切片式呈现,勾勒出被标准化商业逐渐侵蚀的手工业文明。方言的叫卖声作为声音记忆,与电子支付提示音形成听觉层面的时代对位,这种感官对比揭示出现代性对地方性知识的消解过程。老槐树年轮与孩童身高刻痕的并置,将自然时间与成长时间进行双重编码,而拆迁公告的出现则构成对这两种时间维度的强制性中断。斑驳砖墙上若隐若现的红色标语,成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视觉残影,与当下网红打卡点的霓虹形成跨时空对话。歌词最终落点在梧桐叶覆盖的童年足迹,这种自然物对人工痕迹的覆盖,暗示记忆对现实的诗意重构,整首作品通过物质空间的变迁史,完成对城市化进程中精神故乡消逝的挽歌式书写。